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0篇)-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为主,情感渗透

教学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 (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它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创伤,发出对和平的深切呼唤。教完课文,我深深感受到放手给孩子一片学习的空间,课堂就能焕发春天的生机。

一、放手谈,走近诗歌背景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祈盼之情”是我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定位。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要激发他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是不易的,因为孩子们完全没有这一方面的体验。为了让学生走近“战争”,在教学“导入”中,我设置了“时事谈话”环节。

【片段一】

师:孩子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但是现在的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的孩子却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仍然生活在战火中。你们知道是哪些地方吗?

生1:伊拉克,直到现在还在打仗呢!

生2:我知道阿富汗,美国打击塔利班,战火不断。

生3:还有巴基斯坦。

生4:不对吧?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种族冲突,那里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怨越结越深,造成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生3:我说的是巴基斯坦。目前,印巴军队正在边境相互进行炮火攻击呢!

在上课之前,我总以为和平年代的孩子对战争一无所知,担心他们谈不出内容来。我把他们对战争的了解估计为“零”,但事实并非如此。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孩子还要小。”可见,了解孩子的起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想当然”,不能“小看孩子”。只有充分运用孩子的原有认知,才能让孩子走近“战争”。

二、放手问,理解生字新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生字新词。在初读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孩子们不时地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片段二】

生1:老师,什么叫“不速之客”?

师:“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意思:a.迅速 b.速度 c.邀请。�

生3:不速之客,就是不受欢迎的客人。

师: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中的“不速之客”指谁?

生4: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师:仅仅是它们不受欢迎吗?

生5:还有轰隆隆的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

是呀,孩子的疑惑,才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夫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站在孩子的立场,孩子自己提出疑惑,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放手读,发现写作特色

这首诗,诗人抓住了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一次又一次地发出痛心的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诗歌的前面四个小节,都是运用了这样的写法──对比中浮现画面、反复中推进情感。

如何让学生感悟这首诗歌的写作特色?如何在对比中层层推进有感情的朗读?我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诗歌的教学中“举一反三”。

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教师通过画面的想象,辅助学生感悟朗读;然后在学习二至四小节时,讨论:“诗歌还有哪些画面也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情?”接着,在连起来读四个小节的过程中,发现写作特色,并推进朗读的情感。

【片段三】

师: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四组不同的画面,诗人的情感也在不断推进。再读读这四个小节,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还发现这首诗前四个小节中,都有“本来”“可是”,一共出现了四次。

师:是的,作者都是先描写本来美好的画面,再描写战后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才,我们在朗读每一小节的时候,读出了这样的画面对比。

生2:“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重复了四次。

师:你们发现了吗?每小节最后的一句话都是相同的,诗人重复用了四次。我们该怎么样读好这四句相同的话呢?是用一样的语气还是有所变化呢?自己连起来试试读读。(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读这四个小节?特别要注意最后一句话的变化。(指名读。)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读这四句话的声音不一样,好像越来越响了!

生:我觉得他读的这四句话,表达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好像是疑惑的;有时好像是悲伤的。

师:你们还听出了怎样的心情?

生:有时好像很生气!

生:我听出的是悲愤的语气,好像在控诉战争!

师:是的,这四句话看似重复,表达的语气却不一样,有疑惑,有悲伤,有愤怒……语气一次比一次沉重,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四、放手写,真切表达心声

这首诗歌,在最后一个小节表达了诗人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为了进一步推进孩子们对战争的感受,我播放了一组“战争中孩子”的凄惨画面。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诗歌的一至四小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以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出示练习: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们一样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停止,让硝烟散去,让人人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生活。

生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充满幸福,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园。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心声。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3: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海鸥不再无家可归,让蜥蜴和甲虫不再逃避,让星星和月亮拥有安宁,让孩子们能踢起欢乐的足球,和我们一样享受美好。

师:你能结合诗歌,描绘出美好的画面。谁还描绘了不同的画面?

生4: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片天空,宁静的天空,让放飞的风筝能自由地翱翔,和我们一样享受自由!

生5: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孩子们在上面欢乐地奔跑、翻跟头,和我们一样享受快乐。

在学生的练笔中,有的同学直抒胸臆,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同学,学习诗歌14小节的写法,借助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在练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春天”的含义。

师:是呀,我们多么希望,多么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个“春天”,仅仅是我们课前谈论的大自然的春天吗?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

生(众,一个接着一个):安宁的春天、幸福的春天、快乐的春天、和平的春天……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放手。但“放手”意味着对老师自身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更多地了解学生,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才能在“放手”中使学生学到更多。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习作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和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生活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弄懂意思。

3、写有作业的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导学准备:

1、自由的朗读诗歌,解决生字生词。

多音字组词:   乐         弹          发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沙漠              (     )的脚步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战舰              (     )的坦克

(     )的导弹              (     )的地雷碎片

3、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       ) ,发出了(         )。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图片: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提醒学生注意:“弋”读“yì”,不要读“ɡē”。“茵”、“频”的韵母均为前鼻音,“祈”读第二声。

2、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自己查字典。

3、教师检查。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海鸥、蜥蜴、甲虫

三、细读第一部分(1—4小节),了解战争。

1、默读课文1到4小节,全班汇报,检查。

⑴、说说大海原来是什么样的?

(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⑵、谈谈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呢?

(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⑶、把原先和现在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⑷、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3、师: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到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

(围绕战争的罪恶回答)

4、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5、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1到4小节。

四、激情朗读第五小节,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2、师: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情感。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 )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五小节吧!

4、师:在1986年,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这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平”。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学完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内容办一张手抄报《战争与和平》。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 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ì”,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拓展材料、展开想象,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4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四、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齐读课题。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二、初读感知,扫除障碍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2、出示:本来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频频:屡次、连续几次。)按照第一自然段学法自学2---4自然段。完成表格作业

地点

原先的美好与宁静 遭战争破坏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四、仿写课文,迁移运用1、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指名读、男女读2、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我们模仿这种方式来写一写。                    的田野,(森林、牧场、草原、城市……)本来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4、交流、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五、享受春天,深知责任1、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六、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教学准备 篇5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3、课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会说: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怎么样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

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每小节的内容是重点)

(每读一小节就评论)

三、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师:是的,大海使海鸥快乐的飞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

2、出示:本来

师: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

3、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

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我们不禁疑惑:……

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我们悲愤:……

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我们要质问:……

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坚决抗议:……

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

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

师:真是让人揪心呐,仅仅只是一张

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8、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

指名读、男女读

9、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诗歌的写作特点很重要,所以此处修改)

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

10、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四巩固延伸

1、虽然大家都希望和平,祈盼和平,但是很多地方仍旧战火连年,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 (出示图片,教师感情旁白)

于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

五、小结。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平稳的课桌有洁白的教室

维护和平,还大自然以安宁

世界和平的祈盼

在鲜花中读书

作业设计:一。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这首诗歌。

二自己试着写一首诗歌。

教后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被罪恶的战争破坏的描写,并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在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里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没有很好地运用课后安排的《儿童和平公约》进行激情拓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7

一、首先说教学内容:

本这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发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战争与和平情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战争对人与自然的破坏性、培养学生维护和平,共创和谐社会的责任。全诗共五个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和平的美好。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目标

本课所订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目标能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订立,订得比较准确,有针对性,能着重对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难点: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启发谈话法、提示法、对比法、指导朗读法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的学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教具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流程:本节课共有五个环节: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了解自学提示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春天,体验美好,抒发情感;

再享春天,祈盼和平,深化主题。

(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就用深情而优美的语言谈话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导语: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安心学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内容;齐读,了解课文的学习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感受春天之后,先检查反馈生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展示读,并评价正音

(四)、走进春天,体验美好,抒发情感;

我又出示导学案带领学生进入重点学习环节:先学习要求,再小组内展开学习交流反馈汇报。(这部分是各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老师仍然以学生自主学 )          这里老师先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逐一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真正使朗� 然后自然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很容易就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此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最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此处教师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拓宽视野,从学而到扶、从扶到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再享春天,祈盼和平,深化主题。

这一环节先运用文本语言,来进行拓展练习,“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这样的四个句式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用深情而又转折性的语言带领学生深化并感受孩子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再出示宣读《儿童和平条约》,配乐朗读。    八、说板书,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本课布局合理,简洁,突出课文的重点,使人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这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习作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一些我们的同龄人却不能有和平的生活,他们是谁呢?先看一段视频吧!(关于一段战争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交流)你思考一下,战争给人类会带来什么呢?如果发生战争,我们还能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能不能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能不能去享受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孩子们吧!(幻灯片两张,配音乐和图片说明“大家请看,天真可爱的孩子,本该在游乐场开开心心的玩耍,可是,弹坑斑斑的墙壁却和他做伴,这究竟是为什么?八九岁的年纪,本该在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可是,这个失去亲人的女孩却只能独自哭泣,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

2、(播放录音和幻灯片),学生跟读再齐读生字,纠正新生字的读音。

3、听课文诗歌朗诵,注意朗诵者的感情和新的生字词的读音。(放出相应诗歌幻灯片)

4、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起来郎读,注意他们之间的不同感情和节奏感。

5、让学生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小结:后面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展示分段情况和段意)

6、师生交流下列问题,边读边想

①放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情景?,[鲜明的对比],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带着体会的感情齐读)

7、再读诗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读风采(第二,三,四节诗),然后师生交流下列问题:

①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前四节重复了这样的疑问呢?(让人感觉到诗人对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②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

三、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呢?你呼唤的是什么呢?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在呼唤什么呢?

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引导反复读)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张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读起来真让人揪心。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2、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优质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前两篇课文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第三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孩子失去父亲后,在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下,给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一封信。这三篇文章使学生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激发了学生憎恨战争,期望和平的情感,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正是本组课文情感教学的延续。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他们离战争很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广阔的视野,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咱先看一些图片,大家想想看,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些图

片呢?(春光明媚,怡然自得,让人陶醉,美好,享受,欢声笑语,美好的春天)

同学们再来看另外一些图片,破烂的教室,哭泣的儿童,同学们想想他们为什么生活得如此痛苦?对,都是可恶的战争惹的祸,战争地区的人 (板书: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结构脉络。

1、自由读诗歌,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歌的哪些小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共同特点是什么?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细读诗歌。

1、仔细看,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这些地方原来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

2、指名分小节有感情读诗歌。其中第一、第三小节引导细读。第一小节在读的基础上,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想象后说一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然后再次读。默读第三小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3、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作者对什么的疑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仿写句子(除了这些东西遭到了破坏,还有什么会遭到战争的破坏呢?)注意写诗要分行,格式如下:

————的————

本来是——————

可是————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5、读最后一小节,“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作者什么祈盼?“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五、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

沙漠

战争 使得: 夜空 很不安宁

草地

和平 春天

教学过程 篇10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课件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