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优秀10篇-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

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让之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中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次为您整理了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圆的面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边长等于r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动机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用手摸一摸,引导说说关于圆,都知道了什么,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2、引导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适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3、引导简单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转化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引导,确定方法

师:我们曾运用转化法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从而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猜想一下,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

师: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想一想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

(根据学生猜想,指导学生试着把圆平均分成8、16、32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动手操作,尝试探究

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请你把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各小组汇报,共享思维成果)

3、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师课件演示,再现将圆16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再将圆32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引导思考:

(1)圆与有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3)如果等分份数仅需增加,结果会怎样?

师:课件进一步演示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长方形,是学生之观感知: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4、观察比较,导出公式

师:请各小组仔细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能从中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确: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也就是s=πr×r=πr2

(可能有的同学会把圆剪开后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推出同样的计算公式。)

5、尝试运用

出示例3,读题列式,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2、完成第1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3、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直径50分米

2、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明家购买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第118页的第3题和第4题。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积×2来计算呢?

圆的面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学习本节内容后,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以及圆柱、圆锥打下基础;同时,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图形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圆环

1.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圆形花坛、圆形水池外的圆形甬路、奥运五环标志、光盘……

2.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环形的)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或环形。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环形的物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已经知道的环形物体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环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掌握的常识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从直观上也感受到了环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一画,剪一剪,发现环形特点。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用同一个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和5厘米的圆。

(学生按照要求画圆)

(2)剪一剪。

指导学生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

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环形)

师:我们也称它为圆环。

(3)教师手拿学生剪的圆环提问:这个圆环是怎样得到的?

生明确:圆环是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得到的。

(4)借助图示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图示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并板书)

①外圆:又名大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②内圆:又名小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③环宽:指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相差的宽度。

2.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方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快速地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并顺利推导出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出示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试做,指生板演。

(3)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解法一

外圆的面积:πr2=3.14×62

=3.14×36

=113.04(cm2)

内圆的面积:πr2=3.14×22

=3.14×4

=12.56(cm2)

圆环的面积:πr2-πr2=113.04-12.56

=100.48(cm2)

解法二

π×(r2-r2)=3.14×(62-22)=100.48(cm2)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cm2。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5)小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πr2或s=π×(r2-r2)(板书公式)

(6)讨论。

知道什么条件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图示多角度解答)

①知道内、外圆的面积,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s外圆-s内圆

②知道内、外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③知道内、外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④知道内、外圆的周长,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c外÷π÷2)2-π×(c内÷π÷2)2

或s环=π×[(c外÷π÷2)2-(c内÷π÷2)2]

⑤知道内、外圆的直径或半径及环宽,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环宽)2-r2]

或s环=π×[r2-(r-环宽)2]

……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圆环;结合图示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使学生领会两种方法间的区别,好中选优,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讨论中进一步弄清求圆环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8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解题思路。

2.一个环形铁片,外圆直径是20dm,内圆半径是7dm,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cm2,求圆环的面积。

[引导学生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r2-r2=75(cm2),圆环的面积=π(r2-r2)=3.14×75=235.5(cm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72页8题。

2.找一些关于环形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圆的面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套,圆片。

一。情景导入

1、 师:(出示图)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羊被栓在草地的木桩上,请问:它能吃光全部青草吗?它最多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请大家画出这只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位画的是周长,另一位画的是面积。)(动画演示)

师:这个范围的大小指圆的周长还是面积?为什么?谁画的正确,(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2.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先说,再看书,学生读,(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会想到什么?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呀?

生: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学生圆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后,你们还想到什么问题?

生:圆的面积公式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

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跟老师想的一样。这堂课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猜测(每项用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用一个简单办法,猜想一下圆面积的公式。把一个圆4等分,用半径作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用r2表示。在这个圆上可以画同样的4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可以用4 r2 表示,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圆的面积等不等于4 r2 ?

生:不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圆面积还要加上外面的4小块,才是4 r2 。

师: 这个圆的面积比4 r2 小,我们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出来?

生:这个正方形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组成,每个面积1/2r2,总面积2r2。

师:圆的面积和正方形比较谁的面积大?

生:圆的面积大

师:可以观察出圆的面积范围在2r2-4r2

(这里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观察、敢于猜想。渗透无限等数学思想,)

2. 回忆旧知,

师:圆能不能直接用面积单位支量呢?为什么?

生: 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是有困难的。

师:该怎么办呢?(教室沉默)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师播放课件)边看边回忆:以前我们研究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求法,那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用投影机放出几种图形的转化图解,边出示,边讨论)

师: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我们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可以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求圆的面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师:这个办法很好。那么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评: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这种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新知识作好铺垫,能够促进学生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一个同学用8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平行四边形,一个用不着16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长方形)

(2)师::请看大屏幕,16等份的和8等份谁拼成更接近长方形?

生:16等份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

师:对。这就是说,分的份数是无限的。你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分的份数越多,长边就越接近直线,这个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课件演示

(3)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在课桌上拼出的图形,一边讨论,一边逐步写出推导的过程。)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答:能,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r

s=r2

师:结合公式s=r2,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师:这个面积公式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其它图形来验证一下。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我们用三角形来验证一下,你能根据三角形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课件演示)

生答: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

因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 圆的面积=周长的半径的4倍

s=4r2

s=r2

师:我们用三角形也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s=r2 。同学们还有其它图形来验证吗?

(5)生:我们把圆转化成梯形来验证。(课件演示)

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半径的2倍。

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的2倍

s=2r2

s=r2 用梯形的面积

3.小结:刚才你们把圆转化成为哪些图形,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我们根据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都推导出了同样的公式:s圆=r2。

唉!我们刚才猜的圆面积是多少?你们真了不起!与r2很接近啊!

圆的面积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评:打破了过去教师演示教具学生看的框框,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并渗透转化、无限等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从尝试中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三)课后巩固

1、 现在你可以求出小羊大约最多能吃到多少面积的青草吗?为什么?请你给它补个条件。

(照应了开头,又学练习了面积的计算。)

2、 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圆的面积

r =5分米 d =3米

3同学们怎么计算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不是一定把树木锯断?(同学们讨论答出测出周长后师再出题)树的周长是非曲直18.84平方米,求树的横截面的面积?

(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师:这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热烈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解答了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评:课堂小结时间虽短,但能使学生认识升华一步,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充分发展思维。]

圆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时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行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 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2、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观察,说说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2、老师引导,找出与圆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的面积)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让学生估计圆的面积大小

(1)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2)汇报,

(3)老师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探索圆面积公式

(1)学生操作

(2)指名汇报。

(3)操作反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越接近长方形。)

(4)转化思想: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那一部分?怎么用字母表示?

(5)观察汇报: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总结:1、计算圆的面积要那知道那些条件。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养成培养自己热爱数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应用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试讲觉得学生对活动的设计比较喜欢,思维活跃,教案设计基本满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和学校领导的悉心帮助,总结出以下不足:

一、复习占用的时间不当。

复习设计方式不够合理,教师的演示过程加上学生的叙述占用了宝贵的时间,现在反思,这一环节如此“精细”是在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二、探究没有充分放手。

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孩子的兴趣是很高的,但在学生汇报的环节,我总是担心孩子,在孩子操作演示的时候给予帮助,造成了放手不够,造成了引导过度的现象,出现了探究一直是在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三、没给问题爆发的机会

在教学中很关注半径的平方的计算,在教学时直接提醒学生这一运算顺序,本以为做得很好,但现在反思,我的做法,失去了让学生经历在错误中反思的珍贵体验,也就是说由于我的“认真”,在计算应用环节孩子们失去了精彩的。错误分析与错误反思。这也是我们学生为什么学过的知识遗忘快的根本所在,没有充分理解,怎么能记得好呢?

教学内容: 篇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和运用。

课前准备

一个大圆、剪刀、小正方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交流:(出示一个圆)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说说你对圆的了解。

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

学生做出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有关。大家猜想一下,圆的面积与谁有关?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教师引导交流: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大家可利用昨晚把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展示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谁想先来展示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让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直一点吗?

学生领悟: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领悟:多分几份,平行四边形的底就会直一些。

教师引导交流:对,如果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交流: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分成128份呢?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呢?

教师引导交流:对,把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就越近似于平行四边形。

教师引导交流:若把其中的一个小扇形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放在另一边,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师:这样就把求圆转化成了求长方形。

教师引导交流:你认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生:他们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πr×r=πr2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πr2

教师引导交流: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利用公式,求出“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大。

建议:可以先画模拟图,然后想办法得出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平方米。

2、自主练习第1题。

3、 自主练习第2题。

给出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4、 自主练习第3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9

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

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

5、小结

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

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评析】“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因此当老师提出“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很茫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作为教师,如何施展自己的“点金”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师:好,同学们停一停。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我看你们小组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噢,你想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它的面积。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这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你想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求它的面积,是不是?

师:刚才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可以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可以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板书:转化[【评析】通过第一次探究,学生产生了两种很有价值的思路。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设计了“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这一关键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师:同学们刚才也发现了,不管是折出的图形,还是剪拼出的图形,都不是很像三角形,怎样让它更接近这些图形呢?是不是得进一步研究。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师:各个小组都研究出结果了,谁想先来展示一下?请你们小组先说。

师: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份?

师:你们同意吗?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时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如果想让折出的形状更接近三角形,怎么办?

师:你继续折给大家看看。(学生折起来很费劲)看来同学们再继续折纸有困难了,老师在电脑上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是同学们刚才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形状(课件演示“正十六边形”),这一份看起来像是三角形了。现在我们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并突出其中一份的形状。)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分的份数再多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来越多,那其中的一份会是什么形状?

师: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们的方法真好。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一个小组迫不及待地举手想发言)请你们小组派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师: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这个小组把圆剪成8份(把这个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剪成4份拼成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师:能让拼成的图形更接近这个平行四边形吗?

师:哪个小组分的份数更多?

(教师让另一组展示自己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的图形。)

师:和前两次拼成的图形比,又有什么变化?

师:如果要让拼成的图形比它还接近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我们让电脑来帮忙。大家看,老师在电脑上把这圆平均分了32份,看拼成新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演示。)

师:把这圆平均分了64份,看拼成新的图形呢?

圆的面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单位:分米) d=6(单位:分米)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2.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老师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案】热点
  • 06-24
  • 06-08
  • 06-05
  • 06-25
  • 06-27
【五年级教案】最新
  • 06-20
  • 06-22
  • 06-22
  • 06-23
  • 06-24
网站地图